《金匮方》曰∶太阳病自汗而小便数者,不可与桂枝汤。若医者投之以凉剂,则所谓冷其所冷,而阴死于阴,惟有坏烂肉腐,毒瓦斯着骨而为骨痈,流为废疾。
故脓白而清者,碎骨初脱,肉深难取;脓黄而浓者,碎骨将出,肉浅可取,宜以利刀取之。又以此方敷胫骨交处,以接所引之血脉,以散所积之阴气。
又曰∶欲编书十卷,尚未能就,故弗克耳。未利再服四分,以利为度。
中者,胃也,除者,去也,谓胃气已去,即反能食,亦无补于胃也。轻者宜黄连阿胶肠,重者白头翁汤清之,滑脱者,桃花汤涩之可也。
若阳虚恶寒,加附子,名越婢加附子汤。蔓荆子随风子续随子黄荆子上件各等分为细末,饭上蒸九遍,用童便浸一宿后,炒干为度,以花叶纸包在绢巾内揩之。
一法本方加半夏、橘皮。吃酒者,用酒煎;不饮酒者,水煎亦可。